close





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分享   (轉載自豆豆分享)
此飲食法是順應「道法自然」。陽氣從晚子時(12點開始)生發,到日正當中最熱,慢慢下降到日落之時,然後進入見月的夜晚(陰)。
因此陽氣生發時,盡量不要以陰澆熄,讓陽氣保持在體內自然運作(熱氣韻),去推動正常的代謝。

實施時,因人(個人體質)、因時(季節)、因地(熱、濕、乾、冷)而調整。
把握最大原則就是「飯水分離」至少
12個小時(有人稱乾濕分離也很貼切)。

就中西醫消化系統而言,必須提供胃液(強酸)正常的濃度去消化食物,避免過度稀釋,失去其正常運作功能,因此才需飯水分離。(1)
胃消化時間26小時,肉類需要最長時間消化,實施後身體會變敏感,自然選擇新鮮健康的食物才好消化、吸收。
人體健康運作就是氣率血行,氣不通則血瘀百病生。

陽氣如何產生?
從中醫來說:脾化水穀成氣,氣上至肺,降至腎再行至肝到心。
飯水分離的原理就是使脾能順利化氣,控制水量及時間使根治溼熱困脾的毛病得以根治。
終歸都是使脾能充分發揮後天之本的功效。

初期實施盡量減少糖分攝取(能避免則避免),因糖分會吸水,會影響細胞器官正常的吸收、代謝。
飲食過鹹會增加口渴,飲水過量。也盡量不要吃太多麵食,因麵條在製作時放了很多水製成,又用水煮,水份過多。

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首在「調理脾胃」,讓消化系統正常運作後,自然「去濕」(註2),
之後個人體質會顯現出來,再進一步個別調理水火(水火相濟,陰陽自得平衡),最後就是鍛鍊「純陽體質」,回復到先天之本(腎陽)。
 因此個人不主張尚未去濕就練純陽,如此若體內濕氣遇熱但尚無力排除往外的話,有可能演變成水泡、痰液、沾粘、囊腫。

◎飯:五榖雜糧、麵食等乾食。屬陽。
◎水:湯、飲料、水果、過濕、過涼的蔬菜水果。屬陰。
◎陰:過中午12點(日正當中)以後~2400
◎陽:凌晨0時~中午12點。

一、最簡單輕鬆做法:三餐飯前2小時~飯後2小時,不喝湯湯水水、水果,

也不將蔬菜當主食(多數蔬菜屬陰,尤其在早上採收的蔬菜;早餐不吃液體早餐)。

二、進一步作法:中午以前斷水。當然如果12點吃午餐,就是兩點才喝水。

三、更進一步作法:到晚上710點才喝水(夏季實施實屬不易,請自行依體質調整)

四、可以慢慢減食為一日二餐或一日一餐(依個人體質與飲食習慣,採早晚餐、午晚餐、或早午餐),
原則上初期因應細胞更新(每
28天細胞死了又新生),最好採取每月交換法。


過重者先第一個月每日兩餐,
第二個月每日三餐,
第三、四個月每日兩餐、
第五、六個月每日三餐。

豆豆從20130305日開始實施迄今進行到第三個月尾巴,這個月是每日兩餐,體重從當初58公斤逐漸調降到5354公斤,
多餘的水份先去除,夏季主食是米飯,開始該長肉的地方會長肉,該消耗的脂肪會燃燒,不會復胖。

過瘦者,建議先從每日三餐開始,畢竟初期主在「調理脾胃」,只要飯水分離自然會有不一樣覺受。


1.:中醫的「脾」是個抽象功能符號,一般指廣義的「脾系統」,它涵蓋現代醫學的胰臟、肝臟、胃、大小腸的部份或全部機能,
大抵與營養的消化、吸收、轉化、及輸佈有關。


(更詳盡內容詳http://yibian.hopto.org/shu/?sid=81940

2:「溼」有兩種寫法,另一種為「濕」。拆字來看,「氵」表示溼與「水」有關,
「土」代表與「大地」有關,「─」代表「天」,
「ㄠㄠ」代表在天地之間蒸散,
「日」代表「太陽」,
「灬」代表「火熱」。
綜言之,「溼」氣就是土壤中的水分,以及土壤水分受太陽或地熱蒸散到空氣中的一種氣,
天地間必須有恰到好處的「溼」度,萬物才能正常生長,太過與不及都不利於萬物。



在人體,中醫的「脾」即人體中的「土壤」,能轉化、輸佈營養,「卑」字旁即代表位處「低下」的大地。

想想,食物的殘渣或動植物的屍體丟在土壤上,就自然被分解成各種小分子,成為其它各種動、植物的營養,
而這個過程須要適當比例的空氣、太陽光、水分、地熱,這些總和就是「溼」;
而在人體,食物被「丟進」人體的消化系統之後,就自動被分解成細微的小分子,供養全身的細胞,
這個過程也須要水分、消化液、氧氣、與能量,故古人將「脾」對應到五行中的「土」。


「脾虛」指脾的功能低下,也就是脾系統無法調節、調度適當的水分、消化液、氧氣、及能量以供人體的消化、吸收過程所用,
其結果就是食物消化、吸收不良,表現在症狀上,就是軟便、水瀉、便秘、脹氣、或腹痛,久則消瘦、倦怠乏力,而所吸收的營養也會停滯、
難以輸佈到全身細胞,例如某些類型的糖尿病就是胰臟的機能下降,胰島素分泌不足,以致糖份滯留於循環管道。


「脾溼」則是「脾虛」的進一步惡化,就是「濕」之中的「日」與「灬」等陽氣都不太足,
只剩冷冷的水分留在「土」中,在脾虛的症狀之外,還可見到一些「寒象」,
: 不欲食、噁心、大便稀爛帶有不消化物、手足冰冷、身體腫重、浮腫、白帶等等。


過食寒涼性食物易導致脾虛或脾溼,
已經脾虛或脾溼者再吃寒涼食物更會加重病情(見「冰品、冷飲的禍害」一節)
 

脾虛則體內營養補給不足,體力自然變差,免疫力也下降;


脾虛也易引起肝火,這是因虛致火,即所謂的「虛火」(見「何謂火氣大?」一節)



肝火上升是肝加速運作、提出庫存養料燃燒,是要幫你,也就是補足脾虛的這部份,讓你的生理還能勉強維持運作;

 

太勞累、晚睡也會引起肝火上升。


腸脹氣是腸道機能及蠕動差、異常發酵,也是脾虛的症狀之一。


脾虛的患者應少吃生冷冰品,煮菜時可多加些生薑。
併發肝火大則少吃燒烤油炸、餅乾糖果、垃圾食物,必須早睡
(10pm躺平)早起、勿過勞。


易發虛火的患者其脾多虛,故性質太寒或太熱的食物都不宜,
一昧服食瀉火之品猶如飲鴆止渴,只會讓脾更虛,虛火稍息又起。


3:喝水多寡,依身體需要,沒有限制,慢慢喝,不要牛飲,甚至還可以試試看「嚼水」。

夏季沒下雨時,氣候燥熱,在亞熱帶地區比較沒有接收來自外在環境的水份滋潤,就比較會口乾舌燥,所需水份相對增多。

若受不了非常口渴,可以採逐步:

1)以開水漱口。
2)小口慢嚼慢喝。
3)喝水時間放心「慢慢小口喝」。


4:韓國作者李先生在書中所提的「離固食」,是「粉狀」的榖粉,因此是「乾吃」。
台灣實施兩年多的朋友研發將榖粉製成「烤餅」(不加酵母粉、糖、油,只加少許鹽)。
吃這些「乾食」主要是修補脾胃。
韓國修煉者進入三天以上才進食一次的食氣階段,進食時有些人只吃「白米飯配純釀醬油」。
豆豆進入夏季飲食,早晚餐都是吃米飯配菜,真是香甜可口。
(下午來一杯現打果汁,通體舒暢阿!)


5:實行「飯水分離」若引發感冒現象,很大可能性是「氣沖病灶」,
          或道家所稱的「調傷」,而不是真的感冒(傷寒入體)。


「飯水分離」激發了人體的自癒力,把以前感冒時被西藥逼迫而躲起來的「傷寒」逼出來,
          是好事,盡量不要吃西藥再把它逼回去。


期間若出現明顯便秘現象,可以縮短到飯前1小時~飯後1小時斷水。


但若飲食減少,排便次數也可能減少,不要過度緊張,多觀察身體變化,或提出來大家討論。


腸道乾淨黑斑易除;長期便秘的根結大都是大腸寒迂,體氣虛滯或與肝血過度消耗有關。


氣食的關鍵就是腎陽!但不宜直接補腎陽,宜先修補脾胃! 



豆豆  2013.05.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