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覺醒                      (林東茂,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 轉載分享

 

 一、前言

警政署教育組邀我到署裡做一場報告,題目是「生命的覺醒與理想的實踐」。這題目是摯友林正弘建議的。

我原以為是面對二、三十人的談話,稍後接到警政署公文,知道與會有兩百人,很多高階警官。

人多就不容易安祥的對話,尤其是聽眾迫不得已而參加聚會,

或對於講者缺乏信賴,都無法使得大家心靈上真誠相遇。不過,既然答應了,我就必須盡力而為。

為了避免報告的瑣碎與凌亂,我於是整理思緒,寫下這篇文字稿。

我生平第一次以這個主題做報告,我不是什麼心靈導師,我只能以自己的生活體驗與讀書心得向大家報告。

警界臥虎藏龍,有不少高人安靜在各自的角落裡。

我期盼警政署真誠的看重這些高人,讓他們有機會把自己的生命感悟與大家分享。

 

二、生命的覺醒

我們常說要「安身立命」,安身立命指的是什麼?

我認為,安身是謀得一口飯吃,是向外追求;

立命是反問自己的生命,是向內追求,是生命覺醒的範疇。

安身也許是立命的基礎,但安身未必可以立命。

很多人有一個棲身之地,但很不快樂,更不要說生命的覺醒。

當然,如果連混一口飯吃都不可得,也很難談立命。

我們在座都有一口飯吃,安身不是問題。

在座不少人已經到了生命的秋天,可能比較會反問自己,春夏已去,我的秋冬該怎麼過?

我們該有怎樣的生命態度,如何獲得一種開放、但是不可動搖的篤定?

安身比較容易,生命的覺醒很難!

有些人社會位置高、人脈充沛、累積的財富多,可是很多牢騷不滿,很不快樂。

他們的心搖晃不定,有如風中的燭火,忙著執取、算計、爭勝、干涉別人的事,真正的生命大事卻毫不注意。

我在學術界工作,所以清楚知道,學術圈的人並不更容易有生命的覺醒。

學術工作就是專業知識的研究與傳播,這種知識全部都是向外追求,分析自身以外的事務,完全與生命自身無關。

法律、犯罪學、經濟學、交通管理、知識管理、資訊科學、哲學,等等,全都如此。

知識處理上很傑出的人,不但未必快樂,而且可能是一個沒有心肝的混蛋。

我們完整的生命裡,知識的求取只佔一部份,除此之外,還有身體的照顧、心的安頓。

很多求取知識的人,以為知識是生命的全部,並以此沾沾自喜。

這是嚴重的生命缺失 !

現在的父母教導小孩,幾乎都只關心功課! 學校教育、各色各樣的考試也只能針對知識。

高學位的獲取,也只是知識的整理與分析;

一個高學位的人,一個順利通過各種考試的人,可能自私自利,沒有悲憫情懷,沒有生命的覺醒。

總之,我們處理的這些知識,只對應到我們的腦,沒有對應到我們的心,沒有對應到我們的生命。

 

生命的覺醒,並不是簡單的睡覺醒來~

而是必須經常面對自己,檢查自己,甚至拋棄自己(拋棄自己是重要的、了不起的,這種念頭)。

我們從小就有根深蒂固的觀念,要受人尊敬,要給人留下好的印象,要愛「我」自己。

事實上,這個我們極力維護的東西(我),卻是害我們最深的東西。

不斷的消解或拋棄「我」這個念頭,其實是生命覺醒的根本。

這是老子所說的「為道日損」,這個很難達成,比起知識的累積或身體的鍛鍊要難得太多。

每一個人都不忍心苛責自己。


容我舉一些例子,說明「我」這個念頭,如何使我們不安靜,不快樂。

當部署對你不敬,你覺得他瞧不起「我」,所以惱火。

當別人指責或批評你,你覺得「我」被頂撞了,所以也惱火。

當別人升遷比較快,你覺得「我」被忽略了,所以鬱卒。

酒宴上有人遺忘你的名字,你覺得「我」不受重視,所以記恨。

兒子不孝順「我」,戀人不愛「我」,不給「我」面子,給「我」難堪,等等,

當「我」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候,就是對峙的發端,不安靜與不快樂的開始。

所以,學會拋棄「我」這個念頭,才會得到深刻而且廣大的寧靜。

但是,這非常困難!! 我們通常都是作累積或收集的事情:

累積財富、建立人脈、堆積知識、鍛鍊漂亮的身體肌肉、收藏珍玩等等,

要我們作拋棄的事情很不習慣,尤其是拋棄我們一直認為最重要的「我」。

我讀過龍應台網路上的一篇文章,寫她遇到父親過世,才開始認真反思生死,思考生命的大事。

龍應台說,她覺得自己對於生命覺醒的思考有很大的缺陷。

龍應台的文學底子很好,社會批判力很強,經常受邀去不同國家演講,國際視野很廣,

可是她一向所從事的,都是向外觀察、分析、批判,

而不是觀察自己,不是安靜的、深沈的覺察自己的生命狀態。

 

我非常尊敬 林山田 教授,與他有很多接觸,尤其在他罹患胰臟癌直至病逝的那段時期。

當我還在成大教書時,寄給他一本書「僧侶與哲學家」,

隔一段時間在台大相遇,我問他感想,他直言看不下去。

他當時已過耳順之年,在晚輩面前承認讀不下這本書,需要勇氣。

他的坦白很可貴,很多人都會講場面話,但 林 老師「唯大英雄能本色」。

只是我當下覺察到, 林 老師在生命狀態上有一個缺損。

「僧侶與哲學家」這樣的好書,需要深沈的安靜,才可以全然領會。

老師的社會批判力以及行動能力,是我遠遠不及,我一直默默做我的「觀念人」,

完全不涉入社會運動,這一點我自己也覺得羞愧。

但我知道,基於不同理由,社會運動總有熱烈的參與者。

老師從台大退休前,我去他的研究室,他提起層峰在推舉大法官人選時,從未徵詢他,

他半夜醒來想到這事,再也不能入睡。胰臟癌養病期間,再度提起這件舊事。

由此可知,他的內心總是動盪不已。

「自重自愛的念頭」陷人多深,生命的覺醒有多麼困難!


生命的覺醒,往往有一些契機~~~>。。。。。

親人亡故、重病、重大的挫敗,都可能使我們進入很深的寧靜,而覺悟生命。

比較幸運的情況是,遇到特殊的機緣,得到高人的指點。

不過,高人常常不是名人,名人往往徒有虛名,都是行銷的結果。

高人可遇不可求,而且容易與我們擦肩而過。(有道是大隱隱於市!)

靜靜的長河不可能自己來親近我們,必須我們自己移步去親近。

生命到了秋天,收到的訃文多於喜帖,忍見朋輩成新鬼。

我們陸續見到親人、好友、同學、甚至後輩受盡病痛折磨,然後去世。

十年前,好友許文義從德 國取得 博士學位回來,一年後罹患黑色素癌,再十月去世。

癌症末期,癌細胞侵蝕骨頭,疼痛難當。

他在養病期間告訴我,常人幾秒鐘即可起床,為了避免疼痛,

他必須試探最不疼痛的角度,慢慢起床,往往費時半個鐘頭。

往生的前兩天,我去台大病房見他,高大英挺的身軀,僅剩皮膚包住骨頭,脖子以下完全失去知覺。

去年我的同學張起龍胃癌末期,在台北榮總住院,情況幾乎相同。

林山田老師那個極具群眾魅力的身影,也一樣不堪病魔的摧殘。

2007年,我的父親肺癌末期在加護病房一月有半,因為不能呼吸而必須插管,藉助機器呼吸。

為了避免他拔掉插管,護士將他的手腳綑綁,有如待宰的動物。

他心裡非常清楚,死神就在身邊,他無力對抗死神,他的親人無法幫助他對抗死神。

這類經驗逼人深思,這是我們生命的嚴冬嗎? 

求一個善終,有多麼困難。

多數人的晚年,肢體殘敗,受病痛折磨,長年臥床,受人餵食。

除了身體的殘敗之外,還有極大的心理恐慌、焦慮、不安、憤怒、寂寞、空虛、不捨,等等。

我相信,人到老年容易失眠,關鍵是心理因素。

心理上不安靜,所以不能安睡。

越是接近生命的冬日,那種生理與心理的折磨就越是激烈。

顯然,善終是要經過長久的身心修練才可能得到。

有一個法學界前輩,煙癮很大,對於通過不久的煙害防治法非常反感,總是說,

活到退休的年紀,死就死了,有什麼了不起!

問題是,死有這麼簡單嗎?

有一年,東吳大學研究所入學考試,在閱卷室有位年輕的中文系教師輕聲問我,

在我這年紀,主要想些什麼?

我完全不假思索,回答說:「如何求好死。」

他專研老莊思想,他說,他完全理解。

我們的對話只有半分鐘,但我們彼此都覺得互為知己。

生命的覺醒不完全等於了悟生死,但了悟生死卻是生命覺醒的關鍵。

我相信,對於死亡的體會越是深刻,生活態度就會越是豁達。

豁達不是擺爛,也不是悲觀,而是更勇於承擔,

勇於面對不愉快的事件,抱怨更少,不會喋喋不休專注在別人的事情上。

生命的覺醒,也常常使人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質,不會在枝節上打轉,所以放得開。

生命覺醒的人,自然懂得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如夢幻泡影。

自然可以體會,我們的存在,都是無止盡時空中的偶然現象。

一切都是瞬息繁華,轉眼成灰成空。

所以,不至於對眼前的不順遂過度悲憤,也不會對於當前的順境得意忘形。

很多人可能問,既然我們的生命如此偶然,瞬息繁華,那我們還努力什麼?

我想這樣回答,如果你參加一項歐洲十日遊,非常清楚十天很快結束,

你就拒絕參加了嗎?

你就在旅途中不快樂了嗎?

我相信,你還是一樣在出發前滿心的期盼,旅途中忘記時間與空間,放鬆心情,興奮拍照,

為你的「瞬息繁華」做一些紀錄。

顯然,領悟了一切都是瞬息繁華,我們依然有計畫的度日,追逐自己的夢想。

 

三、覺醒條件之一:心的安頓

深刻的寧靜,才可能使我們深入觀照自己。

生命的覺醒,首先需要安頓自己的心。

前面提到,親友亡故、重病、重大挫敗,都可能使我們進入深度的寧靜。

但是,以這種方式而得到深度的寧靜,代價太高,被動而且短暫。

所以不能依靠這種方式! 把自己的心安頓好,就可以隨時進入深度的寧靜。

我們的心思總是跳動不停,像是搖不定的杯子,杯裡的水有很多雜質。

必須放下杯子,讓雜質沈澱,這水才能透明。

寧靜的作用很大,人在寧靜之中,才可能如同不搖晃的水杯,

有穿透性,領悟力與記憶力都穩穩的出現。

我自己的讀書經驗即是如此。

而且寧靜中所獲得的深度精神喜悅,勝過一切感官的享受,終身難忘。

也只有寧靜,才能有創造性的思考。

習慣了寧靜,也會有瞬間的爆發力或行動力。

很多人以為習於安靜,這人就變得沒有生命力、沒有行動力。其實恰恰相反。

得到深沈的安靜,就會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穩定。

我要舉一個例子說明。戴維森(Richard J. Davidson)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心理學與精神醫學教授,

該校感情神經科學實驗室的負責人。他的研究重點是「大腦與情緒的關係」。

戴維森的實驗室是美國五個研究中心之一,專門研究人類的身心互動。

他曾獲得一千一百萬美元的補助,用以研究「禪定對腦部、免疫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戴維森曾經研究有三十年禪定經驗的一位西藏喇嘛,發現這位喇嘛對於人類細部表情的辨識能力,

遠超出其餘五千位的受測者,包括警察、情治人員、法官、律師、精神醫師、海關人員。

對於驚嚇測驗(在耳邊突然放鞭炮或開槍),喇嘛的生理方面有些微變化,但臉上沒有一根肌肉痙攣。

西方所有的研究都顯示,沒有任何人可以避免驚嚇反射,包括經常射擊的警察,但這位西藏喇嘛做到了。

喇嘛事後說:「如果可以正確維持情緒的開放狀態,那麼巨響便彷彿是中性的,就如一隻鳥飛過天際一般。」 

我是在讀到這段話的時候,聯想到慧能大師的偈句,並且恍然大悟:

「普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也因而領悟,何以比起神秀的境界要高明:

「身如普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安靜才能放鬆,放鬆對於身體健康的幫助很大。

放鬆不是肢體的柔軟而已,更重要的是心底深沈的安靜與柔軟。

不爭勝、無所求、無可無不可,我們生病時就有這種單純而神秘的寧靜。

生病時,我們只有一種願望,養好自己的身體,別無其他。

如何獲得持續性的放鬆與安靜,這需要練習,而不是腦子明白即可。

放鬆與安靜,比起知識的求取更困難,因為放鬆與安靜所對應的是「心」,而不是腦。

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們得到持續性的安靜,或者說,如何安頓我們的心?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很簡單。方法有很多,也可以只是 一兩 個。

關鍵是,能否持續練習。

我個人的經驗,練氣、站樁、內家拳都是很好的方法。

我的經驗,放鬆的站樁會進入一種很深的寧靜,站完樁,有如大夢初醒。

樁法很多,我站的是渾圓樁,偶而站子午樁(三體式)。

靜坐是靜禪,站樁是立禪,內家拳則是動禪。

不論練氣或內家拳都要有明師的指點,特別是內家拳。

明師不是有名的老師。名氣大的老師可能有真本事,也可能是騙子。

不過,有名的老師,錢賺得多,因為慕名的人多。

也因為學生眾多,學拳經常變成大會操,變成舞獅舞龍。

內家拳必須以心傳心,需要明師耐心與細微的指導,大會操練出來的拳只有外形,

表演用的架勢或套路,不但得不到內心的平靜,反而可能練出一種挨打的拳。

我不建議慢跑,不建議有氧舞蹈,更不建議去健身中心做重力訓練,讓自己的肢體肌肉變得僵硬起來。

好的運動應該在結束之後,神清氣爽,感覺能量是蓄積起來,而沒有耗盡能量的疲累感。

好的運動有如小火,而不是猛烈的火。

溫火或小火也會使我們發大量的汗,真正的燃燒內臟脂肪。

最重要的是,好的運動應該結合身心靈,運動過程與運動結束,心理都是安祥的。

我建議的方法未必符合每個人,一定有其他方法可以安頓我們的心(如瑜珈、坐禪),

只要有機緣都可以試試。但是要注意,心靈的教師蛇龍混雜,

騙子很可能多於高人,所以,睜大眼睛不要受騙是第一要務。

 


四、覺醒條件之二:好的閱讀

安頓我們的心,等於走上了生命覺醒的道路。除了上面所提的方法之外,好的閱讀也很重要。

多數人都有求知的熱情,但不知讀什麼書?  我們的時間都很有限,沒有餘暇閱讀無用的書。

這是資訊爆炸的時代,沒有定見的人會以為,最新的知識必須掌握,所以惶恐不安。

我要不客氣的說,暢銷排行版的書,最新的知識,很有可能都是無用的廢話。

最近有個朋友送我一本某管理學大師的新作,談五十歲以後的生活規劃。

印刷精美,談的都是淺陋的枝枝節節的事。這位大師教導讀者,要在退休後規劃移居海外,退休後的生活才可以豐富。

他也提到,要選擇死後的安葬處所,死後可以跟美麗的景色為伴,

他說已經看中日本三個風景絕美的地方,也考慮歐美的勝景。

一個很基本的觀念,心即淨土,這位大師可能不懂,也甚至不懂什麼是無所從來,無所從去。

再一次印證,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深刻的生命覺醒。

我們需要閱讀的書,直接與生命的安頓有關係,稱之為「生命的學問」。

任何階段的學校教育,都缺乏這個「生命學問」的教導。

生命的學問,例如:文學、宗教之學。好的武學書籍,也可以是生命的學問。但是,

一般的哲學書籍很難算是生命的學問,哲學對應的還是腦,而不是心。

哲學是各個生活領域或知識領域的深刻思考與反省,但那都是對於我們自身生命以外的分析、批判,

都只涉及腦神經細胞的運作,無法撩動生命,觸動人心。

哲學家也可能是沒有心肝的人。同理,

開口閉口人性尊嚴,講什麼後現代主義的法律人,也可能沒有心肝。

文學內容很廣泛,小說、散文、詩詞、戲劇,都包括在內,而且書籍非常多。

我看過很多中西方的小說,但我最建議,好好讀紅樓夢。

我們的年紀已經可以使我們好好體會什麼是「瞬息繁華」,仔細讀完紅樓夢,

你會有深刻覺醒,什麼是瞬息繁華,會有靈魂被洗刷過的感覺。

一般人會覺得紅樓夢太厚重,很難讀完;但只要想著葉石濤的經驗,你就會勇於閱讀紅樓夢。

去年過世的文學家葉石濤在日本殖民時期受教育,不識漢字,日本戰敗後,

先生知道必須學會以漢字寫作,因此逐字抄寫紅樓夢以學習漢字。

他能夠手抄紅樓夢,我們當然更可以只是閱讀。

如果你喜歡武俠小說,我建議好好讀王度盧的小說。

寫實的、真性流露的、文字絕佳的、很貼近生命的武俠小說。

我覺得王度盧的情感世界比起金庸更為深邃而豐富。

關於心的安頓的書,我極力推薦鄭振煌翻譯的「西藏生死書」, 張 老師文化出版。

這本書的翻譯極好,幾乎沒有專業術語,很容易入門,字字珠璣,值得反覆閱讀,慢慢品味。

我也極力推薦金剛經。金剛經的內容,主要在討論「如何降服我們的心」。

這是一本釋迦牟尼佛與須菩提兩人的對話錄。

須菩提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最能領會什麼叫做瞬息繁華。

西遊記裡面寫到,花果山水簾洞的猴王長跪在須菩提的修道場,懇求收為門徒,

須菩提給他一個名字,叫做「孫悟空」,悟一切皆空。多好的名字。

如何安頓我們的心?金剛經教我們的方法很簡單,但是很徹底,直截有力,比詠春拳強得太多。

那就是,對自己否定,再否定。幾年前有一段時間,我因為學生不認真聽課而困惑,而懊惱,

在一次安靜閱讀金剛經的時候,得到啟示。

一切的懊惱,來源於過度看重自己,以為自己講課清楚又認真,學生怎麼可以不珍惜?

咀嚼了金剛經那段文字,我把自己放掉,走進課堂,不管學生認真與否,

我就是專注而且開心的講~ 在這個心情底下,上課怡然自得。

金剛經啟示我的這段話,因為感受深刻,所以記憶非常清晰:

「佛告須菩提,應如是降服其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說,縱然幫助了一切眾生解脫生死煩惱,使進入沒有一絲煩惱的圓滿寂滅的狀態,

也必須想像,根本沒有任何眾生被我幫助過。

如果助人解脫煩惱之後,念念不忘我就是菩薩,我自己功德無量,

處處想到曾經被我幫助的眾生,時時想著他們應該感念我,

時時想著我是一個了脫生死的人(壽者相),這樣的人就不是真正的菩薩了。

幫助無數眾生了脫生死,都必須忘記自己曾經有過一絲一毫的貢獻,何況是教導學生懂幾個法律觀念?

教學生理解幾個法條,幾個法律概念有什麼了不起?想到這裡,就釋然了。

對於大多數人,直接閱讀經文很困難,所以要看解經的書。

市面上這類書很多,只要安靜的閱讀,任何版本都不錯。

我自己是從南懷瑾的「金剛經說什麼」入門。

「僧侶與哲學家」是一本父子的對話錄。

父親是巴黎大學的哲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法蘭西學院的院士。

兒子是一名巴黎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博士,成績最優等,指導教授是諾貝爾獎得主。

這個兒子被認為是法國自然科學界的明日之星,但在取得學位不久,跟隨達賴喇嘛出家去了。

法國知識圈對於這對父子充滿好奇,在這對父子暌違二十餘年之後,

法國一家出版社讓他們重逢,父子有了很精彩的對話。

「僧侶與哲學家」就是這本精彩的對話錄。譯者是著名的劇作 家賴聲川 教授,與這名僧侶有深交。

一年,我在德國阿爾卑斯山小村參觀一家古董店,滿頭白髮的老闆正在讀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長談後知道他是西門子退休的工程師,他問我生命的意義,我建議他去買一本德文版的「僧侶與哲學家」。

過了幾個月,他手寫一封長信寄到台灣,談讀後感,很感謝我的建議。

關於武學的書,我推薦「逝去的武林」與「大道顯隱」這兩本。

兩本書都是簡體字版,讀者可以在重慶南路的「武學書館」或專賣大陸書籍的「若水堂」買到。

「逝去的武林」是一名隱居的形意拳大家李仲軒的訪談記錄。

一名讀者對於這本書的迴響是:

「看李老的文章,不敢往下翻,看一個字少一個字,心中的喜悅和悲傷混在一起,難以言說。」

這完全就是我讀此書的心情。

「大道顯隱」則是李經梧老先生的太極人生,是許多人對他的回憶錄,

也有李經梧本人對於太極拳的許多想法。這兩本書讓我們知道,

深不可測的內家拳高手,都是身心俱得安頓的人。

他們有絕對的能力,奪之如虎,犯者立仆,但卻視之如婦,或看起來像是溫馴祥和的老農夫。

好書不少,我只能大略這麼一提。

最後,我要說,生命的覺醒,就是理想的實踐。

生命的覺醒,可以使人快樂而自在的做好本分的事,理想就實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