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說的好!我們需要有遠見、有預知、有洞見的領導人!



 

 

黑鮪魚 每公斤7千元的背後




請大家一起來響應,拒買,吃魚翅和黑鮪魚!


 

有如醍醐灌頂當頭棒喝--

我怎麼都沒有想到過?





動物悲歌∕黑鮪魚每公斤7千元的背後...
記者陳志東∕屏東報導˙攝影


 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辦到2008年,活動愈來愈盛大,包裝愈來愈華麗,

然而,這場盛大與華麗的背後,饕客盡享TORO油脂美味的同時,

黑鮪魚的生存與生態,卻被遠遠拋在後頭。不是說黑鮪魚不能吃,但是,

當政府以國家之力將某種特定物種變成觀光主角,將海鮮文化的殺戮變成觀光政策,

這除了是國際形象外,更可能會加速該物種的滅絕。

 

2007年4月11日,行政院長蘇貞昌與當年成功行銷起黑鮪魚文化季的蘇嘉全主委,

兩人連袂南下東港,盛大拍賣了今年第一尾上岸的黑鮪魚,最後以每公斤7千元高價成交,

一隻227公斤的黑鮪魚,當場就賣了將近159萬元,讓船家發了一筆小財,

現場到處喜氣洋洋,微笑掛在所有漁民、業者與政府官員的臉上。

 

離開東港回程時,我坐在飛機上,翻開了這一期的國家地理雜誌,

很諷刺的,這一期國家地理雜誌中的特別報導,剛剛好就是「全球漁業危機」,

探討的主題就是黑鮪魚。

報導中有三句話讓人特別印象深刻,包含

「如今我們正目睹黑鮪遭遇與美洲野牛一樣的命運,就是現在,發生在我們眼前。」

「如果魚在我們將牠從水中網起時會哀哀哭泣,情況會不會有所不同?」

還有「他們什麼都不放過,鮪魚一點生機都沒有。」


確實,黑鮪魚目前遭逢的最大問題就與當年的美國野牛一樣,大家都想:

「數量那麼多,怎麼可能滅絕。」

18世紀時,美洲野牛分布在整個北美中西部,數量多到難以計算,總數達到上億絕對沒問題,

然而到了19世紀末期,科學家統計,美國野牛的數量「只剩不到1千隻」。

 

國家地理雜誌整理了一個很好的表格,其中如果光以鮪魚來看,

1950年間,全世界的鮪魚捕獲量大約是60萬公噸,

到了2004年,一年的數量就已達到600萬公噸,整整增加了10倍。

報導中也舉義大利西西里島外海法維念納島的鮪魚捕獲數字為例

1864年間,這邊捕到了1萬4020隻黑鮪魚,平均重量192公斤,

到了2006年,全年只捕到100隻,平均重量29公斤。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不過,黑鮪魚的過度捕抓與數量的大幅減少,

都還不及「他們什麼都不放過,鮪魚一點生機都沒有。」

今天,如果「他們」只是指漁民,問題還容易解決,

現今的重點是,「他們」這兩個字,在台灣已經是指「觀光政策」,

是指總統跟行政院長,

意即這是一場由政府掛保證帶頭的生態殺戮,

在這種狀況下,黑鮪魚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


讓我們從每公斤7千元談起。如果詳細注意一下黑鮪魚價格,

很容易就會發現,每年的第一鮪在總統或行政院長的加持拍賣下,每

公斤價格永遠都在7、8千元之間,然而,到了5月中旬黑鮪魚盛產季節之後,

正常的價格每公斤只在3、4千元之間。這不是因為物稀為貴,而是因為炒作。


第一鮪的價格,通常不是真正因為競標拍賣而產生,而是協調的結果。

每年黑鮪魚季來臨之前,除了船家要拼第一鮪外,

東港當地的業者跟餐廳也同時要忙著開會,

協調今年由誰出馬以高達市價近一倍的價格來買下這第一鮪。

 

東港業者大家每年輪流當凱子出錢,目的有四個,

第一是為了要讓總統或行政院長有面子,

第二是為了要讓黑鮪魚價格可以維持在一個高水平,

第三是標下的業者,可以因此上媒體增加知名度,

第四個目的,則是為了幫屏東縣政府炒熱整個即將到來的黑鮪魚文化觀光季。


確實,黑鮪魚TORO的豐富油脂非常美味,然而,

當這美味變成一種觀光政策、一種炒作,當海鮮文化凌駕了海洋文化,

帶來的就是更大的殺戮,而且未來會是惡性循環,數量愈少、價格愈高、

漁民就捕得愈凶,炒作起來又更有價值,黑鮪魚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


不是說黑鮪魚不能捕、不能吃,重點是,

觀光的推廣不該建立在野生動物的殺戮之上。

當極力號召一種特定生物的美味、而且是由總統與行政院長帶頭推動,

那對於該種生物的整體生態,是有可能帶來滅絕危害的。


讓人不懂的是,現在的總統國宴都已經刻意避免魚翅,

但對於黑鮪魚還有翻車魚這些也在日漸減少的野生動物,

卻為何有不同標準,而且是完全相反的標準。

 

或許,黑鮪魚要等到即將滅絕,牠才會從美食觀光工具,

變成另一種保育工具,再被用來進行另一種型態的炒作。

如果今天黑鮪魚也會哭泣,或許就不會成為海鮮觀光的主角,

很遺憾的,黑鮪魚不會哭泣,甚至死到臨頭,牠們臉上還是掛著傻傻的笑容。


黑鮪魚是海底裡的漢子,如果今天牠是生活在陸地,

那樣的體型、那憨憨的笑容、還有那樣的速度,都極有可能讓牠成為動物明星。

試著想想,在現今這個年代,還有那一種陸地的野生動物會受到這樣的口慾追殺,

而且是由政府帶頭?可惜的是黑鮪魚生活在海中,

在我們還來不及瞭解牠之前,就已經迫不及待品嚐牠的新鮮。


這一天在東港,我看著黑鮪魚冰冷臉上的傻傻笑容,

看著舞台上漂亮模特兒與藝人的勁歌熱舞,

再配上政治人物宣揚觀光政績時臉上的笑容,

包裝得愈華麗,就愈讓人不捨。對我而言,「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它不是觀光活動,

而是一場由政府帶頭進行的特定物種滅絕計劃,

是政治人物透過口慾與華麗包裝而成的政治秀場。

 


 





鮪魚從來不哭泣,即便頭已經被切掉一半,還是帶著傻傻的笑容。如果黑鮪魚也會哭泣,或許今天就不會被台灣以國家之力、以觀光為名,徹底的追殺。(圖∕陳志東攝影)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