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的幸福課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
他沒有大講特講怎麼成功,而是深入淺出地教學生,如何更快樂、更充實、更幸福。
哈佛一項持續6個月的調查發現,學生正面臨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機。
調查稱:過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學生,至少有過一次感到非常沮喪、消沉。
47%的學生,至少有過一次因為太沮喪而無法正常做事,
10%的學生稱他們曾經考慮過自殺……
「我們越來越富有,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這是令許多美國人深感困惑的問題。
據統計,在美國,抑鬱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10倍,
抑鬱症的發病年齡,也從上世紀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
而許多國家,也正在步美國後塵。
1957年,英國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
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
但在這段時間裡,英國國民的平均收入卻提高了3倍。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本-沙哈爾堅定地認為: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標準是錢。
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
所有與錢無關的都不會被考慮進去,金錢是最高的財富。
但是我認為,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和虧損。 」
「具體地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
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
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
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
長期的抑鬱,可以被看成是一種『情感破產』。
整個社會,也有可能面臨這種問題,
如果個體的問題不斷增長,焦慮和壓力的問題越來越多,
社會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蕭條』。」
一項有關「幸福」的研究表明:
人的幸福感主要取決3個因素:
1: 遺傳基因、
2: 幸福有關的環境因素、
3: 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行動。
而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人們活得更快樂、更充實。
幸福,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
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
然後努力地去追求。
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
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為了更好地記住「幸福課」的要點,
本-沙哈爾還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貼士:
1.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只是為了輕鬆地拿一個A而選課,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學會失敗。
成功沒有捷徑,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全然為人。
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
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
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5.簡化生活。
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
你選了太多的課嗎?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應求精而不在多。
6.有規律地鍛煉。
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每週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
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
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
現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
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
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敢。
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表達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
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
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
每天或至少每週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
2006年2月,哈佛出了件大事,
校長薩默斯為自己的驚人之語「女人先天不如男人」,付出了「下課」的代價。
即將去職的薩默斯悶悶不樂,他的好友找到本-沙哈爾,
討論要如何讓校長快樂起來的秘笈,本-沙哈爾慷慨出招。
1: 他現在可能很煩亂、失落、難過,這些都屬正常,因為他也是人。
大膽地經歷他現在正經歷著的任何事,並且自然地接受下來。
2: 建議薩默斯本人,閱讀一下哈佛積極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波特的書,
書中說:人類有非凡的克服令情緒失落事件的能力。
事情並沒有像他最初看起來的那麼糟,即使是被逐出世界頂級大學的校長之位。
3: 他可以仔細反省一下作為哈佛校長的經歷,回憶自己任期內的巔峰時刻。
並用他所學到的東西,去尋找新的機會和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