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觀:佛教傳法,對開悟真有幫助嗎? (訪中台迎佛指有感) 2002.02.20 am 10:30
解曰:
佛陀的指示是在日常的修為當中悟出証道,若一昧推崇如何做功德?
如何修圓滿? 如何拜懺…
則容易流於形式拘泥而不知,求懺悔並不是在一念一拜之間,
~ 求懺是在日常行為之間有所感而發~!
修行乃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貴在動念覺察之中有所感悟之心~!
通常,對於一個迷茫於眾生態的靈,是很難啟發這個桎梏的肉身!
所以生命經常以遇逢強烈震動來警醒~如: 事業於高峰摔落、情感失利、貧病交加、至親生離死別……
一連串的大悲劇現前,通常是靈魂的催醒潮~ 典型敲醒靈魂的重擊模式!
至於當事人能否覺醒? 不是說教、說法就能使其開悟。
真要能幫助這個靈覺醒:
除了藉事端沉痛感受,調整其頻波,使其靈肉合一肉身醒覺;
另外觀念疏導、使其視野擴展,裡應外合…
教其肉身的自我,能感知心靈的本我,內外承受的擠壓,是覺醒的好工具!
然後有能力~開始自外物、外慾的控囚中~警覺生命的可貴與無常…,
知道未覺醒的靈魂,一旦失去人身,則靈體飄蕩無依了~!
要再獲得能求法解脫之位格(具人形),是何等難求!
故我們當能珍惜此身,踏穩第一步~珍惜當下!
則第二步要求的是:~ 如何証道!
証道之路坎坷難行…,因為有許多形態的路在周遭引領、迷惑、試煉….
佈滿各種內在意識的投射體,呈現~你往前走的分歧路上。。。
第一個往內心關照之路,~就是清楚明白:
自己是否能時時觀照自己?
真理是否常在我心?
我心出發點是否常持平常心?
心念一出是否持平在聖火中?
言行一致之外是否另有企圖?
我的企圖是否為了滿足自我的目的,而欺瞞了良知?
每個人卻有良知器, 這個良知器的啟動,完全在你良知的引導;
首先要通過的是自我的檢討!
若一個人能真誠的對待自己,不受教條,理教束縛,
不受外界迷惑、 困擾,不受物界役使、捆綁;
能夠全然的辨識各種”自我認同”,則佛陀所指示的中庸之道:
【弦緊易斷,弦鬆無調!】自然呈現眼前,無需外求,全然在吾心。
則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之人間天堂不遠矣!
開悟不就是能體悟自我、本我、大我合一嗎?
(感恩佳卿騰稿)